分解問題、釐清意圖。如果前期沒有對齊「Why」,後面很容易跑偏方向、誤解需求、甚至內耗彼此。這樣的錯誤不在於執行者,而是在一開始就沒把「目的性」談清楚
上禮拜的辦公室,大家都在討論『消化系統』,很有感覺,決定來寫一篇!有一種職場場景,相信大家不陌生:老闆丟下一句「這個月底前做出來」,接著轉身消失,等到成果出爐時,不是讓人滿臉問號,就是直接令人爆氣:「你怎麼會這樣理解我的意思?」這種「一拋即丟」、「無消化中繼站」的溝通模式,就像你大吃一頓火鍋卻沒好好咀嚼,腸胃還來不及反應,東西就已經衝到出口,最後要嘛脹氣、要嘛拉肚子,總之就是慘。...
OGSM:O(Objective)目的性、G(Goal)具體目標、S(Strategy)策略方式、M(Measure)檢核指標……OGSM的討論其實常常有點像煮菜:先確認你想煮的是什麼菜(目的),再來討論這道菜的份量(目標)、配料與步驟(策略),最後才是上菜前的試味道與擺盤(檢核)。不然你很可能只是想做涼麵,結果對方端上來的是一鍋麻辣鍋,重點是還吃得不開心
要消耗一個員工,就是給他很短的時間加上空泛的指令,卻又要他產出有養分的東西。很快的,他就被消耗,然就Game Over
第一個會問:「你為什麼想這樣弄?」這不是挑戰,而是引導。當一個人被問「為什麼」,其實是大腦在做情感、直覺與價值的綜合判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