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極目標,是促成更多的社會影響力
文:社企流欲發展蓬勃的社會企業生態系,不僅僅需關注有多少社會創新好點子誕生,更得了解生態系中的所有利害關係人如何參與其中。然而當人身處在樹林中,往往僅能見到眼前的細節,而無法洞察整體大局的發展。究竟該如何「見樹又見林」、爬梳出社企生態系的發展全貌呢?2019 年亞太社企高峰會「啟動亞洲」,活動首日邀請到於哈佛大學與台灣
> What are the biggest challenges when you work with large multistakeholder groups?> HSUEH: Finding the “right” clients, ones with a learning orientatio...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9WbdxWW9M-0
關於社企與支持系統互動時遇到的挑戰,又可分為與投資方、企業方、政府方與大眾等 4 個角度來探討
當社會企業與出資者欲對接時,出資者最重視的指標之一為投資報酬率(ROI),「但是對台灣的中小企業來說,證明 ROI 很難,所以我們不常用這種方式募集資金。」
較難找到長期且穩定的企業合作夥伴……大企業的 CSR 計畫合作…,但卻時常發生「今年有計畫,可以合作;明年計畫沒了,無法再合作」的情況,導致…商業模式較難永續經營
企業擬定社會責任目標時,需考量 CSR 計畫的永續性
政策法規帶來的限制,有些法規未必有利社會企業發展、或是創造出有利社會企業發展的環境
政府不應該成為良好社企發展模式的阻礙,若社會企業已有可行的商業模式,政府便毋須主導社會企業的培育發展
《社會創新大調查》結果表示,人們認同、支持社會企業的比例,較兩年前略為下滑了 3.3 個百分點。顯見社企面臨的問題之一,是來自社會大眾對社企的疑慮
要面對民眾疑慮,向其證明社企模式得以永續經營、並能真正解決問題
認為事實上大眾並不是支持社會企業的型態,而是支持社會企業背後的永續精神